明朝“中极殿大学士”称呼的历史由来 中极殿大学士的权限与职责

中极殿大学士,旧称华盖殿大学士,为明朝、清朝内阁大学士之一,明朝为正五品衔。掌管奉陈规诲,点检题奏,票拟批答等职位[1]


 

明朝初期,明太祖大兴冤狱,诛杀功臣,洪武十三年(1380年),杀胡惟庸,罢中书省,废除二千余年来的丞相制度,直接由皇帝亲统六部[2]。但由于工作分量实在过于庞大,洪武十五年,朱元璋不得不设殿阁大学士,为皇帝顾问,一开始大学士并无实权,类似今日的秘书之职[3]。之后明成祖朱棣、明宣宗等人逐渐倚重内阁,内阁权力遂大[4]

嘉靖时,华盖殿改为中极殿。清朝改中极殿为中和殿。先后有巴哈纳、金之俊、冯铨、图海、巴泰等五人担任中和殿大学士。康熙二十年(1681年),图海死后无人担任。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初四(1749年1月22日),定内阁大学士由四殿二阁以为三殿三阁,正式废除中和殿大学士的名号。

  • 华盖殿大学士:刘仲质、杨士奇、张瑛、陈循、徐有贞、李贤、万安、刘吉、徐溥、刘健、李东阳、焦芳、杨廷和、费宏、杨一清、张孚敬、李时、夏言、严嵩
  • 中极殿大学士:严嵩、李春芳、高拱、张居正、申时行、赵志皋、沈一贯、方从哲、刘一燝、韩爌、叶向高、顾秉谦、孙承宗、黄立极、施凤来、张瑞图、李国𣚴、温体仁、吴宗达、周延儒、吕大器
  • 中和殿大学士:巴哈纳、金之俊、冯铨、图海、巴泰